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大恒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科大恒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现代超级计算机的成就与不足?
中国第一台超级计算机是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于1983年12月研制成功的“***-I”,这台计算机在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也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研制超级计算机的国家之一。此后我国在超级计算机研制方面捷报频传,如国防科大、国家并行计算中心、中科院计算所、联想集团等单位相继推出了“***”“神威”“曙光”“深腾”等一系列国产超级计算机系统;2010年11月,中国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在世界超级计算机五百强排行榜(TOP500)上首次问鼎冠军,2013—2018年,中国“天河二号”和“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连续排位第一名,实现世界超算“十连冠”。
有人说诺贝尔奖有滞后性,现在中国有几十年后能拿奖的诺奖级科研成果么?(自然科学类)?
当初设立诺贝尔奖,是对世界上在科学技术上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一种鼓励,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
然而,现在只要日本人一获得诺奖,有人就大吹大擂日本的教育如何如何,侧面地将中国的教育说得一无事处。的确,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在自然科学领域值得我们学习,可日本的今天,不就是中国的伟人们的宽容和大度,不要日本二战巨大战争赔款,而奠定基础,才有日本今天科技的成就。
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得的巨大成就,并不是任何诺奖能做得到的,但这并不是否认诺奖的意义,而是现在的诺奖确实存在着偏见。
中国的北大、请华等学府,是多少人羡慕的地方,她们决对不缺少未来诺奖获得者的人才。
世界奥数赛,中国获得的金很铜牌还少吗。
中国的袁隆平、施一公、潘建伟等等优秀的科学家,他们难道就不够诺奖的评选资格吗?
决不是。因为诺奖是西方人创办的,特别是当今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也决定了诺奖评选的标谁。
如果在某一科技领域,中西方同一样的科学成果评选诺奖,西方人肯定会评上,你不信、我信!
连一个瑞典16岁的环保小女孩,冷眼看了特朗普几眼,西方舆论就大吹特吹,也提议评选和平诺奖的后选人,这不是诺奖的笑话吗!她与中国的杂交稻之父,已解决了十多亿人吃饭的问题相比,你说谁能评诺奖?
所以说,现在人们评论诺奖,并不是否认诺奖获得者的成就,只是诺奖一断失去它原有的意义,人们就会谈化它。
如今又到了每年一次的诺奖周,虽然和平奖和文学奖一直饱受诟病,但物理学,化学,生理学这三个科学类奖项的水平还是非常高的
在前不久公布的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中,日本化学家吉野彰成为了第27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而此前日本在2001年提出的“50年拿30个诺贝尔奖”如今看来并非虚言,毕竟自2001年以来每年诺奖都有日本获得者,所以很多人认为日本的“诺奖目标”会超额完成。
然而相比诺奖井喷的日本,,我国本土目前除了屠呦呦获得过科学类诺奖外再无一人获此殊荣,因此每年的诺奖周都会在网络上掀起一阵不小的风暴,很多人纷纷质问“为什么我们鲜有科学类诺贝尔产生?”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我们为什么没能获得科学类诺奖,以及我们何时能像日本一样井喷科学类诺奖
诺奖委员会评选科学类诺奖的标准是“已经被实验证明了的重大基础理论突破”,“过去一年对人类文明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科学类诺奖偏重于理论方面而非技术方面,这也意味着诺奖的“滞后性”非常强。
本次的化学奖获得者吉野彰是因为锂电池而获奖的,但他的理论早在上个世纪就构建完毕并被验证了,他也早在20多年前认为自己会获得诺贝尔奖,但诺奖严重的滞后性让他一直等到现在才获奖。
我国目前的基础科学在国际上并不顶尖,但也不排除我国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因此我们诺奖的井喷期应该在30到40年之后,因为目前我国擅长的暗物质探测和其他基础科研项目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验证。
诺贝尔奖,是表彰二、三十年前的科技成就。因为需时间检验。比如中国屠呦呦的成果就是八十年代的。诺贝尔奖只代表过去曾经先进过,并不代表现在。二、三十年前中国刚改革开放不久,高考也没恢复多久,经济刚起步。而八、九十年代正是日本经济鼎盛时期,人均GDP达4万美元,所以能有许多成果出现也是很正常的。如今中国经济开始腾飞,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还在解决生存、发展问题。相信二十年以后,不管诺贝尔评审委员会是否会因政治因素对中国抱有偏见,中国各领域的成果一定会井喷,并服务于全人类!
我认为可能性不大,不说时不时媒体暴料出国内学术界,顶尖大学的丑闻,单大家不喜欢的方舟子打***的中国两院院士***就达40多人,这还是方舟子报怨打***,中科院不给说法时透露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大恒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大恒星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